無可否認,新能源汽車產業背后的推手,就是各國政府。有消息稱,目前歐洲有多個國家都制定了禁止生產銷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,比如荷蘭和挪威預計是在2025年,德國、瑞士、比利時預計是在2030年,英國和法國預計是在2040年,瑞典預計是在2050年等等,就連印度都把禁售時間定在了2030年。
中國作為新能源大國,近日工信部官員也表態稱,將針對禁售燃油車“啟動相關研究,制訂中國自己的時間表”。有專家估計,中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可能定在2035年。一時間,新能源汽車大有馬上就要取代傳統燃油車之勢。
當然,各國紛紛推出的禁售時間表,絕大多數還沒有形成正式生效的法令,而更多是一種姿態,表現出各國政府堅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。如今在任何議題上都可能撕起來的各國政府,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件事上,表現出了難得的一致,這多少有些奇怪。
比如,同樣是保護環境,在減排問題上,各國可從來沒達成過一致。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好處,真的是“保護環境”這么簡單嗎?
實際上,新能源汽車事關兩個更重要的方面,一是能源安全,二是技術競爭。
首先是能源安全。如今發展新能源汽車積極的國家,如中、日、韓以及歐洲各國,都是石油資源貧乏、極度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。發展新能源汽車,能在很大程度上擺脫對石油的依賴。
比如中國,石油資源很少,但有非常豐富的煤炭儲備和水力資源,并擁有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技術和核電技術。如果新能源汽車可以全面取代燃油車,那么中國就不會在能源問題上受制于人。
新能源汽車廠家這里順便提一句,很多人說新能源汽車其實并不清潔,因為它雖然在行駛過程中不排污,但發電過程同樣會造成污染,特別是火力發電。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,但不夠全面。
火力發電過程是集中排污,可以通過統一規劃(關停小火電站等)、升級設備等手段對污染進行集中、高效的處理,治污成本比解決上億輛汽車的尾氣排放要低得多。同時,隨著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,可以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,逐步用清潔能源取代火力發電。
除了能源安全,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競爭。新能源汽車自誕生起,就和兩個Z前沿的科技領域密切相關:一是新能源技術本身,二是人工智能,特別是自動駕駛領域。
其中,新能源技術好理解,但為什么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是和新能源汽車綁定,而不是傳統的燃油車?
這是因為,燃油車在動力輸出時會釋放大量的熱能和振動波,同時,通過燃油轉化而來的電力傳輸不穩定,這些都會對精密電子元件和半導體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。
相比而言,純電動汽車才是汽車智能化與自動駕駛的Z佳載體。很顯然,想要在智能化領域占據技術高地,各國必然會大力發展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。
服務熱線:18853220158